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更是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咬春
立春日时令饮食是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以迎春、庆春。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啗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赠送亲友品尝。
踏春
立春后,人们常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打春牛
立春时节,还有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的习俗,即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旨在通过打春牛之俗,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