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宁南图书馆

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心得

开路先锋 时代之魂

 作者:蔡小锋 发布时间:2016-05-03 点击:1787

开路先锋  时代之魂

——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作者:蔡小锋

    《邓小平时代》一书的作者通过对现存的有关邓小平的全部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编,用局外人的视角眼光,比较客观、系统地对邓小平的一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平实简练的笔风,清晰地将邓小平个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巨大影响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以往有关邓小平的文献资料的一次大荟萃。该书对邓小平生活和工作中的大事件的描写,精炼不冗长,深入浅出,有血有肉,非常精彩,故事性强,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一个一个邓小平政治生涯的故事片段和作者中肯的评价,像一部剧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电视连续剧,深深地吸引着读者。读完该书,觉得这是全面了解邓小平和中国现代革命历史和发展历程的最好的书籍和窗口。可以说,让我们对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通过此书也加深了对毛主席和中国上层政治斗争的了解,帮助我们对中国的很多历史事件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

    一、《邓小平时代》里的邓小平

    诚然,中国人民都知道,邓小平领导中国走过艰难的改革路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也为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今天,中国的领导阶层和广大人民群众依然在邓小平创下的改革发展道路上前进。而《邓小平时代》这本书,我想,其目的不是还原真实的历史,重新塑造一个已经处在巅峰的伟人,而是启迪我们学习这个伟人身上的优点,继承他宝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遗产。《邓小平时代》一书反映出了邓小平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邓小平对党绝对忠诚。邓小平年仅14岁就参加了革命运动。他在法国留学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法国支部。在法国经历的艰苦生活和所见所闻,让他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立场更加坚定。回国参加革命后,邓小平身经百战,几度沉浮,历经磨难,吃苦无数,甚至退出政治舞台后,他仍然认为他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他说过,他之所以能够战胜艰难险阻,力排众议,就是因为他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始终相信中国共产党会产生免疫力。在他处于逆境之时,他仍然没有对中国共产党失望,相信党不会抛弃他。可以说,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以及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不亚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革命先辈。

    二是邓小平有着崇高的人品人格。从书中对邓小平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描写,可以看出邓小平一生光明磊落,处人处事不带偏见,心胸宽阔,处变不惊,团结同志,敢作敢为,直言不讳,说话办事干净利落。他求真务实,低调随和,不拘小节,勤俭节约,重视家庭。他以身作则带头退居“二线”,建立国家领导人退休制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央阶层的官僚主义,保持了中央领导集体的生机与活力。可以说,邓小平的这些品质是共产党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三是邓小平有着卓越的领导水平。邓小平的军事才能自不必说,他高瞻远瞩的领导才能在经济工作等国家管理上得以充分体现。这是众多开国领袖所不具备的。邓小平强调管理,重视科技和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为中国的发展培养了关键要素,注入了潜力,影响深远。毛主席说过:“小平人才难得”、“小平做事我放心”、“小平是会走路的百科全书”、“小平绵里藏针,外柔内刚”,说明邓小平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

    二、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是:读了《邓小平时代》,我觉得该书清楚地道出了邓小平是个完完全全的改良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他把理想化的毛泽东思想,通过实用型改良,变成了现实。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强调或主张的“解放思想(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育干部》)、实事求是(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商品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开展对外贸易”等意见和言论都出自《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里写道:“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竞争。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这其实说的就是“对外开放”。邓小平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句,也是毛泽东在《实践论》里写的“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的翻版。“摸着石头过河”的灵感则来自《毛泽东选集》里的“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甚至“一国两制”的构想也源自毛泽东提出的“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以及毛泽东在同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说的“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有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论述在《毛泽东选集》里也出现多次。另外,在改革开放之际,邓小平亲自提出了“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实,只要读一读《邓小平文选》,就知道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工作中奉行使用的理论武器就是“毛泽东思想”。这一切说明,邓小平实践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华部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二点体会是:毛主席为中国作出的贡献和功劳,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保护了邓小平。虽然邓小平被几次停职,但毛主席每次都保护邓小平保留了党籍,为邓小平的最终复出留出了一条后路。

    第三点体会是:回顾邓小平的伟大革命事迹和他作为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反观今天中国的政治坏境和共产党人的作风,让人无不担忧和反思。今天,很多党员干部利欲熏心,为官唯利是图,升官发财为己之追求。很多地方的党委政府和部门为了“抬高、放大”政绩,或为推卸、逃避责任,不惜搞假动作,形式主义、虚假浮夸、虚报瞒报、自圆其说、自夸自卖、打击报复、贪污腐败等等不良现象无处不在,很多共产党员的思想已经变质,与毛泽东、邓小平主政时期的共产党人遵从的“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等宗旨和精神背道而驰,甚至沦为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世界上没有牢不可破的堡垒。泱泱中国上下几千年,改朝换代历经83个王朝,最长的朝代周朝也不过800年。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不良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的解决,长此以往,是否会重蹈覆辙,步历代王朝的后尘?我想,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想实现伟大中国梦,那可能也只是天方夜谭。

    第四点体会是:任何伟人的所思所想都有历史局限性。先知孔子如此,伟大领袖毛主席如此。我想,邓小平同样如此。邓小平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富有哲学价值的理论,也提出“不管白猫黑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共同富裕要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等观点。这些论断自然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的这些观点和指导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和领导群体思想观念的转变,激发了改革动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论断指导下的工作的局限性日渐突显,经济开发的破坏性越来越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地方付出了比收获更大的惨重代价。如果对邓小平的这些著名论断不加以辩证地吸收应用,盲目套用、简单套用的话,那么会像曾经的“两个凡是”一样,会产生出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值得欣慰的是,新时期的党的领导人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发展”前面加了“科学”两个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纠正和完善了经济建设中的主导思想,让健康发展、科学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者的第一理念。

    浩瀚书海中选择阅读名人传记,既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又可汲取名人成功的经验教训,以指导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读《邓小平时代》这本书的意义也在于此。